在祖国最北、黑龙江源头的中俄边境线上,有一个村落叫洛古河村,它与俄罗斯波克罗夫村隔江相望,也称“龙江第一村”、“源头第一村”,最北夫妻警务室就建在这里。2020年7月,31岁的史先强带着25岁的怀孕妻子沈欣,从“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”贾晨翔和王晓莲夫妻手中接过接力棒,赓续戍边为民精神,成为“洛古河夫妻警务室”的第二任戍边夫妻。7月29日,实践团队员们来到了这个汇聚小爱和大爱的警务室,倾听“十大国门卫士”、“最美移民管理警察”史警官和他妻子的戍边故事。
实践地图:最北夫妻警务室——爱满洛古河,心系家国情
在去往洛古河村的路上,实践队驱车穿越大兴安岭的一座座大山,整条路上几乎没有人和车,手机也没有信号。几经波折下,实践团终于找到了设在村口的警务室,见到了史先强警官。“欢迎你们远道而来,辛苦了!”史警官的热情诚恳和平易近人令队员们倍感亲切,英雄形象在队员们心中更加真实丰满。史警官首先带领队员们参观了设在警务室旁的龙江老兵驿站,这所驿站专为军人军属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便民服务而设,史警官夫妇分别兼任了站长和站员。当看到“退伍不褪色,退役不退志”的标语和军人誓词时,身为退役大学生的实践队员张柯、钱张珉触景生情,“即使脱了军装,我们也都是国家的兵,若有战,召必回!”两位队员用嘹亮坚定的声音重温军人誓词,决心用行动践行铿锵有力的红色誓言。
走进警务办公室,墙上挂着一幅特殊的地图,上边用照片详细标注了全村各户村民的信息和所在位置,这是史警官夫妻通过挨家挨户走访自己制作的,他俩天天对着人名在心里默记其家庭情况,很快就完成了对村里的摸底。“刚来时,我们俩每天都要到村里转转,到江边看看,一天下来能走个10公里。”史先强说,“走访的时候每家每户我都留下了手机号,24小时随叫随到。”守好国就是守好家,这是史先强和沈欣朴素的承诺。来到这个地方,实践团队才懂得他们的坚守有多么可贵。
办公室内侧有间狭小的卧室,史警官夫妇就住在这里,房间里还打着地铺,正值暑假,难得把两个孩子接来团聚,一家四口挤在小隔间里,狭窄却温馨。队员们了解到,妻子沈欣为了带生病的孩子就医,在8天前去了186公里以外的北极村。“洛古河村子不大,十五分钟就能走完全程,村民大多为留守老人。村里没有学校,没有医院,生病就医成了最困难的事儿。”史警官解释着,脸上难掩对妻儿的担忧和牵挂,“到了冬天大雪封山的时候,就只能依靠单位半个月一次的运送物资。除了寒冷,更怕的是漫长的黑夜与孤独。”听着史警官习以为常的描述,队员们心中五味杂陈,国泰民安和岁月静好的背后,是这些勇敢刚毅的人们舍小家为大家,负重前行。
(图为史先强和沈欣夫妇)
在警务室的走廊和荣誉室里,队员们感受到了史警官夫妇“百家亲,亲百家,源于民意,立于民心”的工作理念,认真学习了夫妻警务室在服务群众实践中总结出的“四心工作法”和“134职业精神”。在荣誉室里,史警官为队员讲述工作故事,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和认可,满墙荣誉承载着铁血荣光。
通过倾听最北夫妻警务室的事迹,队员们感受着峥嵘岁月里的铁骨柔情,泪光闪烁,心情久久不能平静,当我们的队员问到他们是如何在这个边境小村坚守下来的,史先强警官回答:“四个字:家国情怀,我想让警徽闪耀在祖国的最北方。”为了表达对夫妻警务室的崇高敬意与感谢,实践团为他们送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艾灸垫,希望能够在严寒天气里为他们带去温暖。“谢谢你们,这是我收到的最暖心的礼物!”史警官激动不已,对实践队员送上寄语:“希望你们能够再接再厉,把人生路走得越来越精彩,不断奋斗,不断前进,一定要给祖国做更大的贡献!”
警务室背后紧邻巡边线,洛古河村辖区44公里边境线,史警官夫妇每周至少巡逻三次,风雪无阻,寒暑不歇,“冬天巡逻穿的棉裤十几斤重,套在腿上,腿都打不动弯,整个人都‘冻麻了’,嘴冻得说不出话,”。在史警官的带领下,实践队员们也踏上了巡逻路,想象着史警官夫妇蹚过雪地、爬过山坡、涉过江面的场景,感慨万千。史警官说:“在这地方,坚守就是工作。365天里,要是364天都巡逻了,就那一天没巡,万一就那一天出事了怎么办?”路过国界碑时,队员们情不自禁地抚摸着界碑,小心翼翼地拭去灰尘,这一刻,边境线不再是一串数字,而是用青春保卫国土的精神丰碑。
正如“最美移民管理警察”颁奖词中所说:“在荒凉的山野,你门口的灯火,是村民那份垫在心底的踏实;在极寒的严冬,警务室的门牌,是行人那份看在眼中的温暖。”在生命的孤岛和国土的天涯,小小的夫妻警务室见证了日复一日的驻守,维护着国门口岸一线的安宁。而这趟边境之旅,也让实践团队读懂了嘹亮祖国北疆铿锵有力的红色誓言——身在最北方,心向党中央!青春热血守国门,洛古河畔的北极精神将不断激励青年学子勇担使命,以应有姿态续写青春之歌!
跨越六千里,红心赴边防,我们还在路上,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