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部动态

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>>系部动态>>正文

活动纪实⑤|人文学院“跨越六千里 红心赴边防”三下乡社会实践地图之北红村

发布时间:2024-08-03 编辑: 点击:

“我们这次是真的找到北了!”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北红村,地处我国大陆版图最北端,也是我国最北行政村、脱贫村。7月28日,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赴漠河“守边防”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一路向北,探寻这片被誉为“中国最北村庄”、“俄罗斯民族村”的土地,汲取军地合力、军民同心的新时代爱国主义、国防教育精神。

          

庄稼覆盖村庄,木屋炊烟袅袅,土壤肥沃,野果遍地,周围是未开发的原始森林——北纬53°33′,北红村比北极村还要往北,这里有很多中国之最:最北的村委会、最北的警务室、最北的旅店、最北的邮局、最北的希望小学……这里是远离城市喧嚣的净土,是中国北方古老居民原生态生活面貌的缩影,在清末开始与俄罗斯边境的人通婚通商,至今村里仍有半数以上的村民为俄罗斯族。近些年来,北红村借助中俄边界优势和“找北游”谋划发展旅游产业,大力推动乡村振兴,建起了大量俄式风情建筑,开起了家庭旅馆,摘掉了贫困帽子,实现移动、联通和电信手机信号的“全网通”。实践队员来到这里,与俄罗斯隔江相望,睡东北土炕,看田园风光,感叹神州的广袤辽阔,感受黑土地的振兴发展。

在沿江巡边探访的途中,实践队成员们有幸遇到了三位部队老同志,退役大学生士兵张柯、钱张珉激动地跑步上前,深情地敬上军礼向老同志报到:“老班长好!”三位老同志也亲切慈祥地握住了两位队员的手,宛如见到自己的孩子。在交谈过程中,队员们了解到,其中一位老同志曾在戈壁滩参与过研发工作,是酒泉发射基地的参谋长,他告诉实践队,国家现在非常强大,绝不允许任何人、任何国家欺负我们。临别时,老同志们百感交集地为队员送上寄语:“你们虽然离开了军营,但你们身上的军人气质和军人本色却永远不会褪色!无论求学或是参与社会岗位,都应该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,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!”队员们齐声回答:“请老班长放心!”这一刻,年轻战士接过“钢枪”,实践队肃然起敬,共同接受了生动而深刻的思想洗礼和教育,立志扎根岗位,练强本领,传承荣耀。

北红村三面环山,黑龙江由西向东从村北穿过,夕阳西下,落日的余晖照映在江面,队员们在浅滩眺望对岸,思绪万千。黑龙江原是中国的内江,江的对岸也曾是中国的领土。1858年,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《瑷珲条约》,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,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黑龙江也由此变成了界江。这样的变化让每一个人都深感痛心,失落感难以言表。“我的心中充满了惋惜和无奈,但我知道我们还有更多的责任需要去承担。”张柯在实践日记中写下,“虽然已经退役,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永远不会改变,请祖国放心!未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,我们都会坚守在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,用生命和热血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安全!”

弘扬光荣传统,砥砺血性胆魄,苦练过硬本领,筑牢忠诚品格。29日凌晨3点30分,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,队员自发进行作战训练,这片承载特殊战略意义的土地让他们回忆起魂牵梦萦的军旅生涯。北红村夏季昼长夜短,昼夜温差大,“3点多走在江边真的有些冷,让我梦回在山西大同服役期间起床训练时寒风刺骨的感觉。”在嘹亮的口号声中,实践队员在江边进行了跑步、空击、俯卧撑、队列和一系列体能训练,吸引了众多前来观看日出的游客,他们纷纷为本次意义非凡的实践活动竖起大拇指。作战训练不仅是一种形式,更是军人精神风貌的展现,是纪律和团结的象征。“当我沉浸在训练中时,那些曾经的汗水、泪水,还有与战友并肩作战的日子都一一浮现在眼前。”实践队员张柯说到动情处,几近哽咽。

北红之行让实践队成员们见证了守正创新、砥砺奋进、军地合力、军民同心的新时代国防力量,营造了关心国防、热爱国防、建设国防、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。铁血军魂,荣耀传承,大好山河,寸土不让,相信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引下,新时代的火热军营一定还会涌现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,为推进强国强军、卫国戍边汇聚强大力量。

跨越六千里,红心赴边防。我们还在路上,请大家持续关注实践团队的动态,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再创佳绩、再立新功!